文章详情

  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2. 资讯中心
  3. 行业资讯
  4. 详情

新型工业化踏步前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用“全、多、大、强”来形容我国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成绩。新型工业化,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党的二十大部署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去年9月召开了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新型工业化作出了部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如沐春风、步履铿锵。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蓝庆华表示,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来自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国政协委员姜妍,对此深有体会。东北三省的企业以资源密集型为主,重化工企业、装备制造业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这些产业往往被贴上“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负面标签。

姜妍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当前全国上下鼓励生产绿色化、低碳化,恰恰给她们集团的鼓风机业务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原先我们的产品主要面向化工等传统市场,而现在我们的产品也提供到了氢能、储能等新能源市场。”姜妍说道。

从数量上来看,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从实际发展动力上来看,传统产业恰恰是发展新型工业化非常重要的基础,将有机会迸发出更强大的产业活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韩雪松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将坚定不移推动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持续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黄宝荣表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和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激发内在潜力,着力锻长板、固底板、补短板,加快构筑工业化发展新格局。

黄宝荣说,甘肃聚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如今行走在河西走廊,随处可见连片的风电光伏电站,“陆上三峡”跃然戈壁。

除了传统产业的升级迭代,要实现制造业高端化转型,还要重视发展新兴业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需要逐步加力。

实际上,新兴产业已经在多地经济发展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卢军表示,2023年,湖北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光电子信息等五大优势产业营收突破3万亿元,算力与大数据等9个新兴特色产业加速铺展未来。

“新材料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在新材料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科学家彭寿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新材料产业来说,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创新命题,要以前沿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同时还要做好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转化应用,让新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要创新,就要摆脱束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表示,生产方式的创新,来自技术的创新,需要植根于基础研究的突破。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只要稳住大头、突破技术卡点,就会实现光明前景。

人才是实现创新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表示,要培育“新质劳动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挥科技领军企业的力量,引导其参与课程体系、信息科技教室等建设,为我国自主信息产业培养潜在人才,形成持续迭代完善和人才流动循环,促进产业生态良性发展。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和关键力量。“企业既要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更要重视‘从1到100’的产业化落地,让创新的种子真正成长为参天大树。” 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少谦表示。

产业链环节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产业转型升级才更有信心、有底气。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琦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装备制造业所需的关键材料、加工工艺、设计软件等基础领域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营、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制推广上,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产业创新,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大企业首先自身要做好科技创新,多掌握全球领先的原创性技术,引领行业的发展。并要通过自身的平台能力赋能更多的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周云杰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提问时这样说道。

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时,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认为,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强化上下游企业间的技术、产品和市场关联,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强应用场景牵引,促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创新产品首试首用。

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人工智能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已初步构建比较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大模型数量已超过百个、国产芯片实现百亿级以上大模型训推、头部厂商大模型服务用户数量突破1亿,这些都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包括传统制造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已在日常办公、文本创作、图像视频生成、客服问答等领域显现较大发展潜力,产生较大应用价值,初步形成商业闭环。

全国政协委员、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表示,我国通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培育了421家示范工厂,九成以上应用了人工智能,这使得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动车组等高端装备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9.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6%;钢铁、石化、建材、民爆等工厂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碳排放平均减少12.4%。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关键点在哪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认为:“很多人讲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会把人工智能几个字看得很重。但在我看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说到底是如何以数据、算法、算力来解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难题。这其中人工智能只是工具和手段,关键在于搞清楚制造业的需求、难点和短板是什么,并把人工智能技术与其紧密结合、寻求破解之路。”

未来,全球人工智能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为系统性竞争。2023年8月,工信部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通用人工智能是揭榜的四个重点方向。

面对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如何迎难而上、抓住主动权?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瞄准我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中需要重点补上的短板进行设计,围绕自主可控算力生态构建、高质量数据开放共享、科学的评测标准制定、源头技术前瞻研发、人才培养、法律制定和伦理人文等维度,系统性制定国家“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在行业应用和价值创造上打造我国的比较优势。